在 COVID-19 疫情期間,世界各國都經歷了程度不等的社交距離保持,甚至封城,醫療院所的可近性也下降,對於骨骼肌肉系統疼痛的患者,過去能很容易地看到門診、做到物理治療或復健,現在都變得困難。在疫情之下,這類骨骼肌肉疼痛的患者該怎麼辦呢?王建智醫師團隊,根據各種可能的症狀以及醫療資源做分析,寫成回顧文章,供世界各醫療團隊參考。
除了原本就可能有的慢性疼痛,COVID-19 本身也有可能因為發炎、微小血栓形成,導致各種疼痛與缺血症狀。
疼痛的急性期,傳統的 RICE,也就是 rest, ice, compression, elevation 能應對大多數的狀況。如果疼痛超過 2 周,則建議照個 X 光或超音波。如果有液體或血腫堆積,超音波導引治療相當有效。
對於疼痛超過 6 個月者,為了避免肌肉萎縮,建議必須運動,並給予適當藥物止痛。超音波可以協助尋找疼痛來源,例如軟組織損傷或發炎等。超音波導引的增生溶液注射,對於減低疼痛與恢復功能,會有幫助。